“黄金”产业-氟化工 :未来发展与顽疾痛点 !【氟化工“低端过剩、 高端进口” ,我们仍需 要几代人的努力】发表时间:2022-03-25 14:06 “黄金”产业-氟化工 :未来发展与顽疾痛点 !【氟化工“低端过剩、 高端进口” ,我们仍需 要几代人的努力】 Original 勁孚-劲孚® 宁波杰韧塑料科技有限公司 氟化工广泛应用于军工、 航空航天、 石油化工、 机械、 建筑、 电子信息、 电力电器、 汽车、 轻纺、 医药、 农业、 环保、 食品 和新能源与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工业领域和高新技术领域 ,是重要的化工新材料。 经过几代氟化工人的努力 ,如今我国氟化工行业不断发展壮大。 目前国内氟化工企业已发展到上千家 ,形成了包括氟烷烃、 含 ▶氟化工产业链 氟化工产品主要包括四大种类——无机氟化物、 氟化烷烃及ODS替代品、 含氟聚合物、 含氟精细化学品等。 21世纪以来 ,氟化 工行业景气度不断攀升 ,带动行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 预计到2024年 ,全球氟化工市场规模将超700亿美元。 目前 ,中国各类氟化工产品总产能已超过500万吨。 近五年来 ,氟化工相关产品产量稳定在370万吨以上 ,下游需求量则在350 万吨附近浮动 ,行业自给率约为105% ,产能和消费量均占全球50%以上。 目前中国氟化工产品结构性过剩 ,主要表现为低端产品 产能过剩 ,高端产品依赖进口。 氟化工产业的主要原材料为萤石 ,由萤石衍生的氟化工广泛应用至多个领域。 在氟化工产业链上 ,随着产品加工深度增加 ,产 品的附加值和利润率成集合技术增长 ,不同产品所处的生命周期阶段有所不同 :
广阔 ;
期。 作为“黄金产业”,未来氟化工产业链尤其是氟精细化学品将迎来较大的发展机遇。 ▶氟化工技术水平 我国是全球最大的氟化工初级产品生产国和出口国 ,因而国内企业在靠近原材料的低端产品方面具有一定的竞争力 ,但附加值 高、 加工深度及技术要求高的产品领域 ,则基本由国外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近几年 ,随着国外技术的引进与国内企业自身的努力研 发 ,国内技术水平也在不断提升中。 近十年( 2011年--2021年) ,是中国氟化工产业发展迅速的黄金十年。 氟化工在主要产品技术发展上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同 时 ,部分技术瓶颈仍存 ,产业仍需不懈发展。 1 品种不断增多 ,应用范围不断扩大 ,工艺技术不断进步 ,产品质量也逐渐提高 ,产品从萤石、 氟化氢、 氟化盐 ,升级到电子 级氢氟酸、 高纯氟化盐、 含氟电子特气、 锂电含氟电解质、 含氟添加剂、 氟化石墨和稀土氟化物等特种材料。 但是 ,生产工 艺比较成熟 ,在高等级电子级氢氟酸和含氟特气方面与国外还有明显差距。 2、氟碳化学品 :2021年 ,目前中国的主要氟碳化学品生产企业有35家左右 ,主要统计产品( 含原料用途 )的总产能 和产量分别约达到230万吨/年和150万吨/年。 在新一代环境友好型产品HFOs品种开发、 工艺创新、 催化剂性能持续提升 和应用研宄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新突破 ,实现了制冷剂、 发泡剂和灭火剂等产品的产业化。 3、含氟聚合物 :2021年 ,四大聚合物总产能为30万吨 ,约占到世界总产能的60%。 总产量20万吨。 但是 ,装备和控 制水平、 反应釜的传质效率、 温度控制等各方面、 后处理洗涤干燥和端基处理等配套设备还需要较大提升 ;总之 ,聚合得到 的产品的批次稳定性和均匀性虽然明显改善 ,产品质量和稳定性虽然提高 ,但是相比国外外资大品牌(杜邦科慕、 4、含氟精细化学品 :2021年 ,中国含氟医药中间体的产值预计在200余亿人民币。 含氟农药中间体的产值在100- 200 亿人民币。 含氟表面活性剂及功能制剂消费量在1800吨/年左右。 含氟锂电材料作为添加剂正在改变原有的电解液配方结 构。 含氟液晶材料多以生产中间体、 单体为主。 我国在含氟医药、 农药中间体的开发、 制造实力是比较强 ,产能较大 ,技术 也较为领先。 5、氟涂层 :2021年中国氟涂层树脂产量约5万吨。 PTFE、 FEP等的高端涂层应用技术得到一定推广 ,但是PFA、 ETFE仍然像个婴儿或儿童 还需要明显成长 ;国内开始研发涂层用ECTFE ,也有所突破。 环保型的水性PVDF、 粉末 PVDF、 水性FEVE、 含氟丙烯酸乳液的制备及应周技术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结合氟化工材料行业体系来看 ,现在“十四五”时期 ,氟化工行业需重点完善产业链不足 ,构建氟化工全产业体系 ,填补我国高 端氟化工产品空白 ,减少进口依赖 ;氟化工产业则需要做好行业统筹规划和产业布局 ,提高产业集中度 ,注重技术创新和产品创 新。 而细化到具体产品 ,则需重点发展技术难度大、 产品质量存在较大差距的产品 ,拿出如下两点来说说 : 1,对于已实现工业化生产的产品 ,应大力提升国内产能规模和装置开工率 ,提高生产工艺水平、 产品质量稳定性和关键参数。 主 要包括 :可熔性聚四氟乙烯、 超高分子量聚四氟乙烯、 膜级聚偏氟乙烯、 乙烯-四氟乙烯共聚物、 氟橡胶产品、 甲基苯基硅 树脂、 苯基硅油等。 2 ,5G基建、 航空航天、 高端装备等领域需求快速增长、 国内生产属较空白的产品 ,应集中力量开展系统攻关 ,形成一批创新 成果与典型应用。 具体产品包括 :超高分子 量聚四氟乙烯、 高速挤出级聚全氟乙丙烯树脂等。 ▶氟化工龙头企业 放眼全球 ,氟化工在全球形成了以美国科慕(杜邦) 公司、 日本大金公司等跨国集团为主的竞争格局。 而国内一批氟化工企业通过技术沉淀与产品研发 ,逐步在国际氟化工行业取得一定地位。 截止2020年统计数据显示 ,中国氟化 工行业23家上市公司总资产2569亿 ;营业收入1540亿元 ,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3.25% ;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6.57 亿 ,平均净利润率约5% ,市值3688亿元。 以下为2020年中国氟化化工行业部分上市公司营业收入 : 一批拥有世界影响力的中国氟化工园区已经建成 ,一批优秀企业也在园区集聚 ,国内氟化工行业产业集中度不断提升。 在近期公 布的中国化工园区30强名单中 ,多个氟化工产业园上榜。 在氟化工行业 ,国有、 民营、 国外企业群雄逐鹿的竞争局面也已形成。 东岳、 多氟多、 理文等民营企业和梅兰等经国有企业改制 的企业 ,在强大的体制机制活力下发展迅速 ;巨化、 中化蓝天、 三爱富等国有企业仍然保持着较强的竞争力 ;而杜邦/科慕、 大 金、 ACG、 苏威、 大金、 阿科玛、 3M等国外企业则以较为明显的优势掌控着高端市场。 氟化工已成为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 成部分 ,对促进我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具有重大意义。 ▶从中国氟材料产业 ,反思我们对比德国日本 在材料产业发展的存在文化差异与顽 疾 ! 德国和日本(下文称呼“德日” )材料产业发展的经验也值得中国产业学习。 并对照中国材料产业界评述。 德日材料产业强盛的第一个原因是民族文化层面德日人对于制造的精神追求。 日本有一个词叫Monozukuri ,说的是讲究“物 造”精神 ,对制造一样东西精益求精。 对于一样小的制造产业 ,可以传承好几代 ,锲而不舍 ,持之以恒 ,因而在技术上有很强的发 展。 (我们以发展为根本 ,讲究“深圳速度”和财富积累 ;我们在材料科技和制造业进一步发展仍需要解决社会价值取向问题)
则精神那就是双刃剑。 我们整个社会及行业组织大都喜欢上下游“产业联盟” ,可实际这些联盟大多空有其名、 各怀鬼胎、 各自算 计) 德日材料产业强盛是第四个原因是德日高等教育有有效的监督鞭策、 激励机制和残酷又良好的学习氛围。 材料业乃至制造业 , 都需要基础材料学科研究 ,而基础材料学科研究关键点在高等教育 ;(我们是基础教育好 ,但到了高等教育[大学生/研究生/博士生/ 教授等]出现问题 ,院校周边的密密麻麻的宾馆酒店、 宿舍里的电脑游戏、 花式应酬....你懂的 ,而德日的大学教育/高等教育真相同 比我们'残酷"的多的多! ) 总之 : 为改变我国氟化工等基础材料一直处于产业链低端、 产品附加值低和部分高端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 ,我们在走 向产业链高端、 替代国外产品方面还有很多努力要做 ,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把我国基础新材料产业做强、 做细、 做精、 做专 ,仍然需要几代人的努力和坚守。 “一代材料 ,一代工业”---材料强 ,则工业强 ;工业强 ,则国强。 宁波杰韧塑料科技有限公司,真诚期待与天下人分享交流各种特种 新材料。 |